【我應該唸運動相關的研究所嗎?】

已經接到過不少來信,想要知道如何選擇或是要不要選擇體育研究所,我想,對於這個問題,我不可能提供不偏頗的觀點,所以如果要聽我說,先要知道這只是我的個人淺見。你絕對可以不同意我。

首先,無關體育,是關於整個『念研究所』這個概念,很多人對研究所抱持的看法,大略都跟「專業」、「研究」、「高深學問」等概念有關,不過,要知道台灣現在的高等教育其實處在一個共錯結構之中,許多發生在系統遠端的問題,到了使用者端已經變得怪怪的,但又因為遠端太遠,以至於諸多怪象的原因,從使用者端來看幾乎已經不可考,例如,為什麼要規定投稿篇數才能畢業,為什麼不同的大學要適用一樣的評鑑標準,為什麼錯過某某日期做某某事就一定要延畢一年,這些規定都跟研究生本身無關,很可能都是評鑑問題或行政問題的衍生問題,十七八層之後變成一個沒人搞得懂的東西。所以,如果你以為念研究所的生活會充滿了「讀書」,那你會被「讀書」以外的工作量嚇一大跳。

其次,來談談體育或運動的相關研究所,你需要知道的第一件事是,「對大多數的體育研究所來說,念體育不等於學體育」,這句話怎麼說呢?許多人對於體育研究所的期待,是學很多體育相關的事情,例如學習肌力及體能訓練方法,學習運動技術或教學方法,讓自己學到職場有用的專業,但是,這些都不是體育相關科系的常備項目,研究所的設計是由很多的一般課程堆砌起來,最後再做一篇屬於你自己的論文,換句話說,除了你的指導教授教你做論文的過程以外,你學的東西跟其他同學幾乎一樣,就算有差異也不會太大。所以,對於想要學專業技術的人來說,每個老師都各有各的專長,關鍵是你有沒有遇到對的老師或教練,至於對的老師或教練在哪裡,這就是研究生要自己在入學前先做好的功夫了。

再來,就是研究生最關心的畢業論文問題,許多人抱著對某些題目無比的熱情入學,最後卻做了一個提不起勁的論文畢業。原因有很多,個人因素也不可忽視,但是,這其實跟大學評鑑和教授升等制度很有關係,學界都知道,對於現在還年輕的教授來說,教授不是終身職,你必須經過層層的升等關卡,做過各種教學行政研究的事情,再經過幾次決定權不是操之在己的升等過程,才能過關斬將爬到終身職,一路做到退休年齡。在這種工作沒有保障的情況下,不要說什麼海闊天空的學術自由,就連發表一篇小小的期刊,可能都要揣摩上意並且符合時尚潮流。而近年來大學評鑑「重量不重質」,雖然大家嘴上不說,實際上就是sci和ssci掛帥(sci和ssci是國際間收錄科學性期刊的某種系統,簡單來說,就是期刊暢銷排行榜,跟小時候的金曲龍虎榜有點像,附帶說明,連這個系統的經營者都強烈反對各國用他們的系統評價老師的好壞,但是很多國家還是為之瘋狂),所以,年輕老師為了溫飽無不致力於投稿有i的期刊,但是,在運動相關領域的「i級期刊」不多,所以許多有研究能力的老師紛紛轉向投健康、醫療、公衛等領域的期刊,這就造成一些怪現象,例如一位對越野運動有狂熱的研究所新生,想要學習週期化肌力及體能訓練以及越野專項技術,結果最後做了一個肥胖國中生補充維他命C配合課間律動操的減重效果之研究(純屬虛構),如果這位研究生不是一個興趣多元、能屈能伸的人,注定會在過程中感到十分厭倦。
下一個問題就是,如果學校裡面的問題多,有沒有進修的好辦法?其實,私塾一直是一個可行的理想,因為私塾可以為學生量身打造需求,不必符合制度的期待與規定,直接學習知識,在時間上經濟許多,在價格上跟讀研究所或許相近,但是考量到念研究所必須經歷的大小事情,經濟效益搞不好還比較大。不過,私塾沒有文憑。

研究所的好處在哪裡?首先,是學歷,如果這對你重要的話,你沒得選,只好老老實實符合一切規定換取文憑。其次,是資源,教學單位的師生人數眾多,器材設備精良,是拓展人脈或磨練技能的好機會,如果你不介意做白工的話,有許多實習的機會可以練身手,同時又可以被人指導,省去一些嘗試錯誤的過程,或說直接把嘗試錯誤的機會用在風險相對較低的地方,在學校出錯頂多被糾正,在職場出錯很可能失去客戶。再來,就是接觸不同領域知識的機會,學校單位知識資源豐富,如果你是讀書勤快的人,很容易探索不同領域的知識。此外,是同儕刺激,如果你的同學厲害,你們又能良性互動,那你們都會很厲害。最後,如果你的興趣是做研究,那研究所幾乎是一條無可避免的路。

以上真的是個人淺見(自動重複三次),謝謝大家。

 

*原文刊載於「怪獸訓練Monster Training」臉書專頁2014年11月26日發文

按讚加入粉絲團

延伸閱讀

 
 

You may also like...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