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力項目運動員要練肌力訓練?】

坦白說,開【長距離耐力專項肌力訓練】這樣的課,我身邊的人是不看好的,為什麼呢?有三種說法反對我開始推動這種訓練。

【第一類,消費習慣說】

觀察耐力項目參與者的消費習慣,我們發現,大多數的人把自己的運動預算投資在裝備、器材、服裝和補給品,極少數願意參加訓練課程的人,大都選擇了關於「姿勢」、「技術」、「營養」和「保健」方面的課程。「肌力訓練??那不是給健美猛男或女超人練的嗎?」

【第二類,運動習慣說】
觀察耐力項目參與者的運動習慣,大多喜歡「低強度」、「長距離」、「低負重」類型的運動,因為他們很享受那種由平緩運動入手,然後漸入佳境的感覺;在運動科學的定義裡,【”強度”,代表單次用力所對抗的阻力】,低強度不表示不疲累,事實上低強度可以累積很高的疲累效果(有人稱之為訓練”量”),只不過,在累積疲勞的過程裡無須經歷跳躍、衝撞或抬舉重物等高強度動作,而這種強度低卻大汗淋漓的效果再加上運動後高張的正面情緒,往往讓人產生極大的成就感。因此,要讓這類運動者嘗試單次很用力,但是持續時間不長的肌力訓練,可能違反了他們的運動偏好。
【第三類,誤解說】
許多人告訴我,耐力項目的運動參與者,「怕太壯」、「怕僵硬」、「怕心肺功能退化」,因此不該從事肌力訓練,而且,的確有非常多傳聞,說這些惡果都是肌力訓練的副產品。所以,如果想要推廣肌力訓練給耐力運動員,必須先面對這些誤解和迷思。迷思一天不解除,肌力訓練走不進耐力運動圈。

上述說法都值得尊重,但是基於幾個理由,我必須說,排斥肌力訓練所造成的損失可能遠大於上述說法所維護的效益。

肌力訓練的科學發展至今,已經不再是力量型項目的專利,透過週期性的肌力訓練,運動員可以達到「姿勢平衡」、「肌耐力提高」、「發力率提高」、「抵抗傷害能力提高」、「運動經濟性提高」,最終,達到「提升運動表現」和「延長運動參與年齡」。

優異耐力運動表現,是由心肺功能和肌肉能力共同合作所達成的。也就是說,高強的心肺耐力,也必須要有強而有力的雙腿,才能跑出好成績。美國國家肌力及體能訓練協會知名學者Kraemer指出,長距離項目的運動員,在接受了肌力訓練之後,可以在心肺耐力「不變」的情況下,顯著增進運動速度。換句話說,人會因為肌肉變得有力而跑得更快,無論短跑、長跑都是如此。

除了增進運動表現之外,更重要的一件事,其實是運動傷害的預防。長距離耐力運動的運動傷害的普遍程度,往往受到嚴重的低估,「跑跑步、騎騎車,怎麼可能受傷?」可是其實不然,想像一件事,如果一位跑者的跑步的動作裡,有任何一個骨骼、關節、韌帶或肌肉等身體組織發生細微受傷,跑一步造成的受傷可能微乎其微,但是跑者一次的運動量常在萬步以上,一週的運動量達數萬步,一個月的運動量可達數十萬步,同樣的動作不斷重複,同樣的傷害也不斷被加深,累積達數百萬步之後,傷害很可能就會嚴重到足以影響運動的程度。功能性訓練知名教練Boyle曾說過,你如果詢問所有你認識的長距離玩家,問他們身上是否有「痛」,你會發現,極少數的人可以斬釘截鐵地說「沒有」。但是,有趣的是,大多數的長距離運動員都會尋求鞋墊、護膝、姿勢矯正、按摩、止痛藥等解決方式,這些方法都然都不是壞的,但是,運動員可能忽略了更根本事實,就是【目前的運動量超過身體的負荷程度】,而要增加身體的可訓練度,肌力訓練是最必要的作法。再提供另一個檢視這件事情的角度,我們可以觀察一下,身邊有多少人曾有雄心壯志想要開始參加長跑、長泳或鐵人競賽,或甚至只是想要開始跑跑步鍛鍊身體,但卻在幾個月的鍛鍊之後,因為這裡痛那裡痛而放棄,我想,你不難找到這樣的人。

耐力運動員需要的肌力訓練,不同於減肥、塑身、或舉重、健美的肌力訓練,耐力運動員必須經過動作控制與學習,調好身體各部位關節的穩定性與活動度,接著以大肌群多關節的功能性肌力訓練動作,實施週期化的訓練課表。這樣的訓練方式不會僵硬、不會「太壯」,更不會降低心肺功能。

市場的接受度低,是很正常的事,因為這項技術在十多年前,連高水準的耐力運動圈都還很陌生,直到近幾年,科學的證據才累積到一個足以開發出實際訓練方法的程度,因此,許多地區仍然是由不做肌力訓練的選手獨占鰲頭,但是,當競技水準提升到世界級,極少人可以不做肌力訓練就走到這一步,而且未來會越來越少。

許多人告訴我,推新課程必須要符合市場需求,我說,很抱歉,如果市場需求正在背離正確的訓練觀念,那我有必要【逆著市場】推廣新的技術。

 

*原文刊載於「怪獸訓練Monster Training」臉書專頁2014年8月20日發文

按讚加入粉絲團

延伸閱讀

 
 

You may also like...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