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力訓練一神論,與強壯的多元性】

「老師,我的深蹲已經達到兩倍體重了,然後呢?下一步是不是三倍體重?」

「教練請問,如果我的單腳蹲進步了,跳躍力進步了,但是我的深蹲還是一直停在原地,怎麼辦?」

「請問老師,我的硬舉超過兩倍體重以後停滯了很久,但是最近推雪橇的紀錄突飛猛進,請問我的課表需要調整嗎?還是這樣也算進步?」

「請問老師,我發現我的農夫走路超過2.5倍體重以後,我的運動表現變好,肌力變強,身體的姿勢也更好,但是我的深蹲始終只有1.75倍體重,沒有明顯進步,請問我的課表需要調整嗎?」

我想,越多這樣的問題,越表示我們可能已經可以探討更深入的問題,只不過,這個問題有一些些的健身政治學的意味,不得不小心處理。

肌力訓練裡,一直都有著政治甚至宗教的色彩,每個門派都有自己的神祇,每個門派也都有自己的禁忌,好似肌力訓練的領域裡有唯一的神明,許多人對自己的領域都抱持著類似一神論的觀點。對於健力選手來說,健力三項就是神主牌,不管你有怎樣的巨力,如果臥舉、蹲舉、硬舉表現不夠好,就是不夠強壯;對於舉重選手來說,不管你深蹲多好,硬舉多重,如果不能表現在抓舉和挺舉,你根本不夠強壯;對於徒手健身者來說,舉起多重不重要,移動自身體重的能力才重要,一個可以舉起大重量卻行動遲緩的人,根本不能算強壯;對於健美選手來說,舉起多少重量不重要,長出強壯的肌肉才重要;對於功能性訓練,或是各種其他的競技運動,強壯的定義又再改變,綜觀全局,我們知道,『強壯是一個多元的概念』。

「那如果強壯沒有一定的定義,那我們怎麼知道什麼叫做強壯?」

是時候該知道一件事情,就是『很多事情有清楚的意義,卻沒有簡單的標準答案』,從實務上我們知道,重量就是重量,無論重量來自於自身體重,還是來自於體外重量,扛起重量後是做深蹲,還是跨步蹲,還是抬頭挺胸大步行走,還是把重量高舉過頭,其實都是強壯的象徵,也是變強壯的途徑。任何可以讓你變強壯的動作,都可能提升運動表現;反過來說,如果能夠提升運動表現,誰在乎你用了什麼門派的動作來訓練?

只可惜,人類有過度依賴標準答案的傾向,人類也有歧視異己的傾象,過去幾年來,肌力訓練領域裡曾經引起軒然大波的「單邊訓練vs.雙邊訓練」之爭,雖然有很多精彩的論述出現,但是過程中也有許多人一面倒的支持自己的陣營,詆毀別人的存在,各種髒話和羞辱性的言語在網路上流竄,這其實都是因為對單一價值觀過度的依賴,除了要守護自己的價值觀之外,還必須否定別人的價值觀,才能睡得安穩。

「可是,研究上一再的顯示,深蹲很強的人跟深蹲很弱的人相比,深蹲強者爆發力比較好,運動表現也較好啊!所以一個人一定要深蹲很強才算強壯!」

是的,我們有大量的數據支持深蹲的效益,但是不要忘記,任何有研究經驗的人都知道,依循前例設計實驗,然後再做一點點小小的變化,是研究領域裡最安全的一條路,你跟指導教授說你想要研究什麼東西,你的指導教授通常第一件事就是叫你先去看看有沒有相關的研究已經存在,如果你的實驗設計上有什麼困難,通常也會採取依循前例的方式進行研究,雖然研究領域裡千奇百怪什麼都有,但是依循前例的安全性讓很多人在抉擇不下的時候選擇了安全的路徑,因此,成功的模式會一再地被複製。很多研究以深蹲為下肢肌力指標的原因,就是因為前人已經這樣做了,有引述文獻的存在,在立論上就是安全的。但是,『沒有前例的事情,不表示並不存在』,我們也可以用一個經驗上的判斷,做一個合理的推測,「負重行走很強的人,跟負重行走很弱的人相比,負重行走強的人爆發力比較好,運動表現也較好,所以負重行走強的人也很強壯!」這個實驗我相信,(如果受試者選對的話)成功率很高。

訓練學走到今天,我們已經知道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識,但是不要忘記,訓練雖然是一個古老技藝,卻仍是一個年輕的科學,今天的顯學或許解決了過去的問題,不表示也預設了將來的立場,一百年以後的人看今天,一切都會陳舊。

科學的本質是變動,人類生活型態的本質也是變動,採取開放的態度,才能讓我們更適應多變的世界。只要我們分清楚,什麼是強壯(例如推動500公斤的雪橇),什麼是不強壯(拿水壺起來甩),則強壯,可以有很多定義。

 

*原文刊載於「怪獸訓練Monster Training」臉書專頁2016年12月10日發文

按讚加入粉絲團

延伸閱讀

 
 

You may also like...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