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性的胖子,隱性的瘦子

過去的二十年,隨著醫療進步,先進國家的人類壽命延長,大家開始注意到慢性病的問題,而在追蹤慢性的病的成因和尋求解決方法的過程中,許多公共衛生和醫療的統計研究都發現,肥胖和許許多多的慢性病都有統計上的高度相關性,因此,過去二十年來與『身體組成』相關的健康概念裡,肥胖都被視為頭號敵人,而體脂肪是人人除之而後快的負擔。

過度肥胖與慢性病的關係固然非空穴來風,但是視體脂肪為唯一惡首的觀念卻導致了全球健康促進行動的成效不彰,大家拼命減肥,但是結果不是減不下來,就是把自己減得虛弱不堪,而慢性病的機率也並沒有降下來,甚至有越來越多人年紀輕輕就依賴藥物控制生理狀況,與慢性病相關的國家醫療成本更是高到令人咋舌,學者專家們越來越納悶,直到近年來的研究才逐漸看出端倪。

其實,很可能人類在二十多年前研究肥胖與疾病的相關性的時候,急著找出頭號的兇手—體脂肪過高,卻錯放了另一位兇手—肌肉量過少。

我們都知道,除非使用精密的科學儀器,否則人類的身體組成是很難檢測的,家庭式的體脂計常有不小的誤差,而常見的指標如BMI,腰臀比,也都只交代了統計上的顯著性,對於個案幾乎沒有什麼判斷力。因此,人類就在這麼渾沌不明的情況下,抓著脂肪度往死裡打,卻沒想到,『人體的脂肪度過高,可能同時表示兩件事:第一,脂肪很多,第二:肌肉量很少』。

許多人會覺得,這根本就是數學或文字遊戲嘛,脂肪度高跟肌肉量低,有差嗎?

我說,在數學上這可能是沒差的,但是當你依循著脂肪度過高的這個指標,去付諸行動的時候,就有可能走向一敗塗地的地步。因為當我們覺得主要的問題是脂肪度太高,我們直覺的解決方法就是「降低脂肪度」,換言之,當我們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另一半是肌肉量太少的時候,也就不會認為有必要增加肌肉量。

許多新的研究都顯示,肌肉量的提升可以直接改善代謝狀況,『即使造成總體重升高,效果還是好的』。肌肉是代謝旺盛的組織,肌肉量提高,可以消耗身體堆積的多餘熱量,也可以因為肌力提高,在日常生活中更有活力的去從事各種身體活動,造成生活習慣的改善,間接提升了生活品質。

有些人會說,那減肥不是也對健康有益嗎?把目標放在減脂,不是也會有效嗎?首先,我們要知道,許多體脂肪度過高的人,他們的肌肉量並非「正常」,而是過低,因此單單是減低體脂肪,但是因為身體太過於瘦弱,也很難啟動提高代謝的效應。而且更重要的一件事情是,除非動用手術,否則使用節食配合運動的方式減肥,幾乎完全無法避免同時流失肌肉,換言之,減肥的過程通常也同時在減肌,對於已經很差的新陳代謝來說是雪上加霜的。許多人減肥之後感到比較舒暢,那是因為身體攜帶的額外重量減輕之後的反差感受,不是身體真的變好,當肌肉量下降、肌力也下降的時候,其實身體是更虛弱的。此時一定會有人想到「增肌減脂」這句話,我只能說那是一個理想,完成的難度非常高,即使達到了,也很難維持。所以,絕大多數以減脂肪為主要方針的人,都會落入『減脂,減肌,瘦弱,代謝率降低,活力降低,減重受挫,效果停滯,最終復胖』的惡性循環。

所以,那該怎麼辦呢?我的建議是,想要健康的話,先致力於肌力訓練,把肌肉量、肌力和骨質同時先提高。對於從來沒有從事過肌力訓練的人來說,會經歷一段非常美妙的初學者蜜月期,各方面的進步都會非常明顯。當肌力水準和肌肉量都已經進步了之後,對付脂肪就變得容易些。首先,肌肉量提高可以提高基礎代謝率,燃燒脂肪的效率會提高,其次,是因為肌肉量提高,所以會更有活力的從事各種人常活動,再次提高了重訓室以外的減肥效益,最後是當肌力強健的時候,可以從事強度較高的健身運動,如此,建立了健身的良性循環。

最後附帶一提,健身是為了健康,而不是為了滿足他人眼光,如果你心裡想的是如何瘦成紙片人的話,請直接忘記我講的一切。

按讚加入粉絲團

延伸閱讀

 
 

You may also like...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