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照奇幻之旅】

我目前跟兩個協會合作,舉辦肌力及體能訓練證照研習,與中華民國運動教練學會合作的是『肌力及體能訓練丙級證照』,與台灣肌力及體能訓練協會合作的是『專業三級證照』,一個人怎會搞兩個證照呢?兩個證照有何不同呢?什麼人可以選擇我們的證照呢?這些是我經常被問到的問題。

要回答這幾個問題,要先從跟這幾個問題無關的事情說起,我要先談一談我的「初衷」。從我為什麼要赴美留學開始說起。值得先提起的是,並非外國的月亮比較圓,每個人有自己的學習和思索歷程,經歷不同,體悟也不同,以下只是我的經驗。我從小到大都是運動員,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是技擊運動員,經歷的是高危險、高衝擊的訓練和比賽,在這種雙方激烈互毆的運動裡,你真的會希望自己再更強壯一點,但是,如果使用我們傳統上經常使用的方法,例如長跑,大量的伏地挺身,以及其他各種讓自己超級疲勞又不休息的訓練,效果總是有限,而且就算有所進步,伴隨著進步的總是一些運動傷害。我發現,我們不是不努力,而是缺乏足夠的資訊。

於是我開始廣泛地搜尋資料,希望可以從體育先進國家獲得有用的資訊,結果發現,運動訓練法已經是一個高度發展的科學領域,系統化的訓練知識不是我從散亂的資訊中就可以獲得的。所以,我決定赴美進修。出國留學之前,我不曾想過回國要做什麼具體的工作,我只想把知識轉移到台灣。在美國花了將近六年的時間,我試著理解運動訓練的每一個面向,包括在實驗室裡進行研究、在運動場上觀摩或試教,以及這些技術在不同族群(一般人、運動員、特殊族群)的應用。我要理解新時代肌力及體能教練的角色、以及這個領域裡的所有重要爭議。此外,我也用身體力行的方式,長期試用各種訓練方式進行自我訓練,並且加入巴西柔術及格鬥訓練中心,持續自己的訓練生涯。這一切的努力,除了是為了樂趣,也為了可以從最深層的角度理解科學化訓練的理論及應用。

從美國回台灣,我深深覺得台灣很有機會搞好肌力及體能訓練,原因有幾個,首先,我發現台灣人非常喜歡運動,我們對於台灣人不運動的印象,其實來自於僵化的學校教育,但是我們如果觀察社會體育的發展,我們發現台灣人對運動非常癡迷,無論路跑、鐵人、球類、武術、健身等,都有廣大的參與群眾,只是大家未必以最好的方式在運動。其次,我發現台灣的高等學府的研究能量十分驚人,有許多前輩教授們其實多年來默默地投入研究,成果絕不輸給體育先進國家,只可惜外界未必知道這些。再來,我也發現投入運動產業的人相當多元,來自各種背景的優秀人才眾多,是一個領域進步的重要指標。基於以上這幾點,我覺得台灣發展肌力及體能訓練的環境相當好。
於是,我先後在兩個協會的邀請下,幫這兩個協會設計課程,我相當感謝這兩個協會對這項科學的重視,我也願意跟任何其他單位合作,設計符合需求的教學課程。體育圈內已經很有多優質的證照,這些證照都很好,我並沒有取而代之的能力和意圖,反之,我想要做的,是提供一些不一樣的選擇。中華民國運動教練學會丙級證照為期六天,是一個一半學科、一半術科的證照,設計的用意在於讓學員可以在通過考試之後,具備擔任肌力及體能教練的基本能力,這個課程相當難設計,因為一位肌力及體能教練需要的能力很多,我只能去蕪存菁,留下最重要的,因此,「自由重量訓練」和「課程設計」是丙級證照的重點。術科的訓練必須要達到可以自學及教學的能力,所以必須要有多次反覆的訓練,才可能在六天裡面學好通過,不是一個輕鬆的過程。學科的部分一樣扎實,因為通過的標準就是要能寫出實際可用的課表。台灣肌力及體能訓練協會專業三級證照則偏向術科,為期只有四天,學科部分只做原則介紹,但是術科的項目比較多,除了自由重量以外,藥球訓練、增強式訓練及繩梯訓練等都包含在內。

在設計課程和教學方法的時候,我面臨了很大的難題,就是天下課表和訓練方法如此之多,就算我們消去所有有問題的訓練方式,剩下的也沒有一種是「最好」的,只有一堆一樣好的,所以,如果要以「全世界最好」的觀念來看事情,沒有一個課程可以被設計的出來。而且事實上,運動科學進入飛速發展的時代,所有的觀念都有可能隨時被挑戰,所以我採取的作法是,既然沒有一種方法是「全世界最好」,我的任務其實不是告訴學員什麼最「對」,而是教大家一套夠強的基本功,基本功學會了,就有能力對其他訓練方法的優劣做出合理的判斷,也具有能力進行自修自學,可以說是幫學員設定一個好的開始。
從以上我們可以看得出來,這兩個證照都不是市場導向的,因為訓練很累,課程很密集,而且還有不低的淘汰率,不會皆大歡喜。但是,這也反映出這兩個證照的「初衷」,我們想要的,是「驅動」科學化肌力及體能訓練在台灣的發展,我希望這項技術可以在台灣這個很好的環境落地生根,開枝散葉,讓台灣的學生、一般大眾以及運動選手,都可以用科學的方式開始訓練,都可以用科學的方式突破自己的最佳表現。
旅程還在繼續,許多前輩先進們為我們打下很好的基礎,讓我們可以繼續努力,希望可以有更多人加入我們走下去,成功可以不必在我,但是我最近覺得,改變,似乎已經開始了~

 

*原文刊載於「怪獸訓練Monster Training」臉書專頁2015年2月22日發文

按讚加入粉絲團

延伸閱讀

 
 

You may also like...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