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迴避的問題】

【不能迴避的問題】

肌肉力量攸關一個人生存能力和生活品質,這句話應該是無可否認的,不然的話你可以試著過一天不要用力的生活,你會發現你什麼也做不了,起床需要力量,進食需要力量,行動坐臥都需要力量,連拉屎拉尿都要力量。而『力量,沒有適可而止這回事』,人的力量越大,能做的事情越多,對受傷的抵抗力越大。力量再大,也不會有變蠢變笨的問題,更不會有傷到自己或他人的危險,因為如果你的力量是經過循序漸進而鍛鍊出來的,那你也會同時獲得「控制」力量的能力。

如果力量不重要,則柔道、角力、跆拳道等身體碰撞的項目不需要分量級,小個子選手的技術未必不如大個子,甚至可能還更好,不分量級會讓人覺得不公平,而不公平的原因是大個子練出力量的潛力較高,如果技術差距不大,小個子的勝算會很小。如果力量不重要,運動比賽不必區分幼兒組、青少年組、成年組和長青組。把這些組混在一起打,大家一定會覺得不公平,而不公平的觀感背後存在的其實就是力量。有人也許會拼命尋找一些反例,例如非常強壯的小個子和非常虛弱的大個子,但你應該也會同意那比較像是特例,不是常態。所以,力量決定了運動場上的優勢,也決定了日常生活的優勢。

力量,也是諸多運動能力背後的基礎,速度、敏捷度、爆發力、耐力、平衡感以及專項技術等等,背後都需要力量來支撐,速度代表著一個人快速穿越空間的能力,敏捷度代表著快速轉換姿勢或變換運動方向的能力,爆發力是高速發揮的力量,耐力是在極度疲勞之下繼續用力,平衡感是用力維持姿勢的能力,這些身體能力在沒遇到挑戰的時候大家都不會感覺到力量的重要性,但是,如果一個人的下肢肌力連推動自己的體重都很吃力,怎有可能快速穿越空間或迅速變換方向呢?如果一個人力量很虛,就算動作再快,遇到碰撞的時候又該要如何承受呢?如果一個人的力量很弱,則在疲勞的狀態下所能使出的力量只會更弱,而如果一個人的力量連正常的蹲姿站姿都無力掌握,就更不要說如何面對平衡感的挑戰。

練武的人永遠不能迴避的一個問題是:「你練的東西能不能打?」而健身活動、休閒運動、健康體適能以及其他所有健康促進相關行業最不能迴避的一個問題,就是:「你有沒有幫助人提升力量的能力?」這個問題看似單純,但如果你知道這個產業裡存在著多少逃避力量的藉口,你一定會感到震驚。許多健身相關產業以「給你更好的人體」為主要的訴求與賣點,卻一再逃避「力量訓練」這個議題,而用其他各種次級議題來誤導消費者的注意力。雕塑線條、雕塑體態、瘦身美體、人魚線、馬甲線、體重管理、體態顧問、姿勢矯正、神奇筋膜…..種種的一切一切,我們似乎發現,在健身產業裡講求提升力量是一個小眾,是一個偏門,甚至是一個人人會歪頭皺眉的東西。

我們講的重量訓練,不是舉一個小小的寶特瓶做運動,不是握著小小的粉紅色啞鈴跳有氧舞蹈,不是拉著薄如蟬翼、吹彈可破的小拉力帶擺出奇怪的姿勢,也不是用小球或滾筒揉來滾去,我們不在乎你舉起雙手時是否左右手高度差了0.5公分,也不在乎你是否以為自己屁股上的肌肉失去記憶,我們更不會急著把所有人都當成病人,用一次古怪測驗的結果就決定一個人應該要進入數月的矯正訓練。我們所說的重量訓練,是大肌群多關節全身總動員的大重量訓練,在長期訓練之下,扛起兩三倍自身體重的重量訓練,做一兩百公斤的臥推,兩三百公斤的深蹲,推五六百公斤的雪橇,都不算是什麼千古奇觀,您如果覺得這些數字像天方夜譚,您可能還不知道什麼叫大重量訓練。

我知道,講到這裡許多所謂的專業人員會開始反感,開始討厭,開始辯解。「不是人人都需要大重量」「練那麼重好危險」「我們的專業是調整姿勢和體態」「纖瘦才是美,練成那樣好難看」。我說,肌肉力量攸關一個人生存能力和生活品質,這句話說的是肌肉力量攸關『每一個人』的生存能力和生活品質,不只是競技運動員,不只是迷戀肌肉的大老粗,也不只是體能教練,是『每一個人』。人在一生當中的任何階段,損失肌肉和力量都是重要的損失,中老年人身體退化現象裡最關鍵的就是肌肉量的流失,年輕時期應該要努力鍛鍊累積肌力,年老時才身體才不會兵敗如山倒,因任何理由而流失肌肉都是不划算的,而以勸人流失肌肉來獲利的商業模式是不道德的。姿勢矯正、放鬆伸展、體態調整,都只是在「不改變肌力」的情況下調理身體,很多時候很像是把沒傷沒病的人抓去做物理治療,調理完了身體雖然會有短暫「變好用了」的感受,但是如果沒有長期增加肌力,沒有增加數十甚至上百公斤的肌力,我們仍然沒有做出夠大的貢獻。而至於為了美感而運動的人,最好去回顧一下人類的歷史,你就會發現美感是一個社會文化的產物,在各個年代、各個地區都不相同,美感經常改變,也很容易被操弄,你真的要為了一些靠販賣時尚來獲利的商人,丟掉你身上寶貴的肌肉,要知道當你年老的時候,你最能夠信賴的「照護者」,不是看護,不是幫傭,而是你身上的肌肉(如果你年輕時沒有趕走它的話)。

我從來沒想過,「人人都需要肌力訓練」這個簡單的道理,居然在人類社會裡變成一個不傳之祕,掌握技術的人實在太少,混淆視聽的人又實在太多,最終我們看到種種荒謬的、可笑的運動方法充斥市面,然後一代又一代人的健康福祉最終還是寄託在醫院和藥房。 我們要不要當第一代開始改變的人?

 

按讚加入粉絲團

延伸閱讀

 
 

You may also like...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