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勞度不等於強度,暢快感也不等於效果】

~摘錄自『終身訓練法:中老年肌力及體能訓練』課程講義~

健身產業掏金熱時代來臨,什麼名堂都賣得到錢,因此,什麼東西也都被拿出來賣,而商業操作通常會尋求短暫獲利的模式,商人想要在短短的時間裡獲得亮眼的業績,通常會推出讓人有「立即奏效」感受的健身產品,因此,推出的產品通常都是「運動」,而不是「訓練」,因為運動後有立即的舒暢感,很容易讓消費者會把這種舒暢感當成訓練效果,進而對各種可以產生當下舒暢感的運動方式都趨之若鶩。根據運動心理學對於運動情緒的理解,我們知道人的情緒是身體能量消耗的一種潛在指標,用來監控身體的能量消耗速率,如果突然間有高度消耗能量的情形,人體會產生明顯的負面情緒,因此運動當中會經歷艱苦的感受,但是,情緒心理學理論認為,微妙的人類心智在負面情緒產生之時,都有類似「反向制衡」的機制,也就是說,激烈運動產生會產生負面情緒,但是人也會為了反制這個負面情緒而開始醞釀正面情緒,而當運動停止的時候,負面情緒的來源也會嘎然而止,這時候剩下的是一個累積許久的正面情緒,這會讓人感覺暢快無比。

販賣運動舒暢感的商人們,不管對於這種心理理論是否理解,其實都已經從經驗裡領悟出了這種微妙的關係,所以,只要設計一個「有點累,有點熱血」的亂動模式,不管動作是否合理安全,不管強度是否經過調控,只要讓人卯起來消耗幾分鐘至幾十分鐘的能量,大叫大嚷一番,接著讓運動在熱血的高點停止,這時候所有的人都會感受到劫後重生的狂喜,這是自然的運動情緒機制,但很多運動者都會因此覺得,「這次運動好有效啊!」只可惜,有效或無效,看的不是運動後的感受,如果這種揮汗如雨心跳加速的過程,是由一些壓力不足的亂動帶來的效果,則除了消耗掉其實也並不可觀的熱量,並且對基本的心肺功能有維持效果之外,不會留下什麼長期效果,因為這樣的運動只是在「發揮你現有的能力」,對於「增加你目前沒有的能力」幫助不大。

肌力訓練卻不是這樣,硬底子的肌力訓練未必有這樣情緒的效果,因為肌力訓練所刺激的目標是肌纖維和神經系統,當我們透過對這肌肉和神經施予足夠的壓力,人體就會進入一個稱為「一般性適應症候群」的過程,簡單來講,人會先受到這個刺激的震盪,接著開始動員身體能力因應這個震盪,如果訓練後配合適當的休息,人體的因應措施會做到「高過」當時受刺激的程度,也就是說,當人試著舉起一個比日常生活大多數物體還要重的重物時,身體會勉力去完成這個動作,但是完成的過程裡,人體會清楚的知道,這個東西遠遠比我慣常接觸的東西重得多,「我要努力變強」,肌纖維和神經都會對外在壓力產生適應,肌纖維會提高質量,神經刺激會變強,但是前提都是:施予身體的壓力要夠大。

這樣的現象讓很多人感到不解,甚至憤怒,很多運動者會覺得說:「我運動得汗如雨下,最後也感到舒暢無比,你要說這種訓練沒有效,我不相信。」當然,沒有完全沒效的運動,但是作為一個增進人體運動能力、提升生活品質,並且盡可能維持健康的「介入手段」,選擇有計畫的肌力訓練,效益明顯比單純追求揮汗如雨來得大。不要誤會,揮汗如雨並不是錯的,真正的重點是運動過程中是否對身體施予壓力夠大的刺激,如果揮汗如雨的感受,是施予充分刺激的副產品,那當然是有效的。關鍵是,刺激必須夠強,壓力必須夠大。

我們也要知道,人過了年輕的歲月,三十歲之後如果不訓練,面對的就是肌肉和骨質的下滑,這種現象在五十至六十歲以後會更加劇烈。我們需要夠強的介入,才能夠抵擋這樣的人生歷程。心肺當然重要,但是不能夠當作忽視肌力和骨質的偏食理由。

 

*原文刊載於「怪獸訓練Monster Training」臉書專頁2016年9月17日發文

按讚加入粉絲團

延伸閱讀

 
 

You may also like...

%d 位部落客按了讚: